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 2007-01-06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及“两院院士大会” 上,胡锦涛同志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正如斯言,创新已经是当前社会、企业、科技人员的重要使命和中华民族奋起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部科技委组织开展“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调研活动,旨在推进建设行业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专利及有关标准规范等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倡导中国建设企业立足国内市场,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拓展到世界范围的大市场,才能使我国建设企业占有一定的国际地位和市场份额。如果我国再长期依赖进口,以市场换来技术,为国外先进企业服务的雇佣思想来建设我们国家,其结果是可悲并可能永远沦落在不发达国家之列。
建筑结构类企业自主创新的几个特点
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在《建设科技》杂志调研基础上,在建设部科技委领导下进行了初步评选及推荐工作,为建设企业如何创新做了初步探讨。这次活动对推动建立创新型企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事情。根据结构类企业报送资料和本人对行业、企业创新工作投入、产出、成果水平的了解,提出一些见解和思路,供大家研究参考。
参加本次调研活动中的建筑结构类企业报送的资料,其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结构类企业以钢结构制造安装企业为主,还有房地产公司和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等。说明了钢结构在中国得到重视和快速发展。钢结构具有工期短、施工方便、节能、环保、抗震、产业化生产等优势和循环经济理念在这些企业中成为创新目标,对传统的土木工程,包括木结构、砖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挑战并逐步扩大了市场领域。这些企业明显区别与传统的建设企业,不仅拥有现代化的产业基地,而且专业技术人才济济,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有关专项设计、施工总承包资质,把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向形成最终的建筑产品模式方向发展。
2、结构体系中钢结构的创新项目多,许多项目技术先进、适合国情、成本低廉、具有实际推广应用意义。这些企业在研发期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创新工作,形成了成套技术及产品系列,包括申请专利、科技成果鉴定、应用推广等。诸如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开发的“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节能率达到65%,取得6项专利,获得科技部、建设部、山东省多项表彰奖励。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应用技术”,充分发挥了钢与混凝土组合的优势,降低了工程造价,减少了防火、防腐投入,经济效益明显,在浙江、武汉、成都等地成功地得到推广应用。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结合钢结构重点工程,开展大跨网架结构、桁架结构、管结构、空间网格结构;厚板焊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成套技术;弯扭构件无模成形技术及装备等,将研究开发的技术、装备投入到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中的举世瞩目大型钢结构工程中,如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建设中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建设等。企业的创新技术、装备、产品在这些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工程顺利建成提供了有利保障。还有许多企业开发了许多新材料、新产品、新工法、新工艺及设计规程等,以及复合墙体、自承式模板,无比钢、冷弯型钢组成的轻型房屋结构体系等,为建设领域提供节能、省地、环保的技术及产品做了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开发工作,许多专利技术、产品及成果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值得建设行业相关企业学习。
3、参加本次调研评选的企业大多数是最近十年左右新成立的企业,企业发展的速度和生产规模在国内外名列前茅,企业对钢结构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对自主创新非常重视。他们不如国家部委大院大所的研发能力强,但能够聘请专业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联合科研院所、高等校院来共同开发与钢结构市场密切相关的技术、产品、工艺、工法及规范标准。如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精工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不仅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从事研发工作,而且还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技工作站,为培养人才和进入钢结构研究前沿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科技体制创新也是有力促进。
钢结构行业创新应与建设企业协调发展
钢结构行业是由有关制造、施工、科研、设计、院校、用户和钢材生产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涉及的产品包括结构、构筑物、非标设备及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测、维护等。在建设企业中除房屋建筑结构外,还承担桥梁、塔桅、设备构架等结构的制造安装。而最基础原材料的钢材质量水平和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对钢结构行业的推动促进作用特别突出。二十多年前,我国钢材匮乏,一般建设工程根本就不准许采用钢结构。钢材强度仅仅是q235、q345和普通板材、工、槽、角钢等。到目前,2006年钢产量预计将达到4亿吨,是钢铁生产第一大国,钢材品种质量显著提高,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还不断扩大出口,钢铁工业已经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行业。如结构用钢材可以提供q390、q420、q460等强度级别的钢材,包括高层建筑、桥梁、容器管道、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用钢;型钢有热轧h型钢、大型方矩形管、各种经济断面的冷弯型钢;板材可以从0.3~250mm厚, 包括镀锌、镀铝锌、彩色涂层钢板;以及耐候钢、耐火钢、又耐候又耐火钢的钢材。这些新型建设钢材直接投入到建设业、制造业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特别是改变传统地大建设、大拆除、大浪费有本质区别,一钢结构形成的工业化建设商品更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
按照钢结构特点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发展,钢行业和结构类生产制造、安装企业的创新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特别是以房屋建筑为主要市场的建设企业,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1、钢结构是实现现代建筑特色最好的结构之一,设计中应当根据建筑形式和结构特点要求,主动与钢铁企业联盟,设计采用强韧性更高级别钢材的高性能钢材,包括高强钢、各种经济断面型型钢,以及具有一定功能性的钢材。达到节约合理使用钢材,降低造价,既能满足结构要求又能使建筑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学习和合理采用高性能钢材也最根本的创新,许多钢材性能的提高可以达到节约钢材、减少投资、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
2、钢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形式很多,产业化的钢结构体系创新是发展目标
目前常见的建筑钢结构体系有门式刚架、网架、核心筒与框架、桁架(型钢、钢管)等,以及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开发的交错桁架、钢支撑结构、钢板剪力墙、管结构、索网、索膜结构及轻钢房屋体系等,在中国市场均能看到并应用到不少工程中。但形成产业化、标准化的结构体系不多,特别是住宅建筑,南北方保温要求、抗震裂度标准、因地制宜和适当合理的工程造价等,对结构体系来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市场机遇。结构体系及配套的墙体、屋盖、门窗,以及节能、省地系统化的创新对单一的企业来说难度太大。目前一些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已经开始做了,还有的企业正在寻求联合形成住宅建筑产业联盟,以推进钢结构住宅的健康发展。
3、以信息化推动钢结构企业自动化设计、制造、安装及科学管理的创新
21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技术已经不可阻挡的进入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在结构工程的设计、分析计算、构件详图、数控加工制造和模拟现场安装工艺的三维图像生成等正在形成未来发展创新的内容和目标。在办公自动化、设计分析计算及详图方面的信息化我国基本上已经掌握并普及,但相当多的技术及软件产品均从国外引进和二次开发,不具有自有知识产权或受到各种制约。特别是大量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安装企业,要把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自动化、机械化的精密操作代替手工操作是必然趋势。企业在投资、改造时必须考虑信息化与自动化相互衔接,逐步减少一般性劳动密集型工作,以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现代化企业的目标。
4、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
2005年我国全社会科技投入2450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1.34%,与发达国家2~3%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普遍偏低,一般占销售总额不到1%。而发达国家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占销售总额5~10%。对于我们正在建立创新型国家、企业来说,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大量地创新型人才。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些政策方针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特别是在建设企业中,高技能人才要达到25%的比例,就可以扭转长期我国以来建设企业劳动力密集型的现状,才能渐渐形成以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创新企业。
任重道远,建立创新型国家,建立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工作刚开始,我们相信在胡锦涛总书记领导下,建设企业在建设部直接关心指导下,我国建设行业将会迎来更美好的前景。
作者简介:刘万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先后参加了武钢
在中国钢结构协会工作期间,组织参与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论证、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及钢铁、钢结构行业的重大经济、技术活动。诸如国家计委、冶金部“发展低合金钢、合金钢,节约合理使用钢材”;“高层建筑钢结构国产化”;“热轧h型钢推广应用”;“建设部、国家冶金局建筑用钢协调组”等重大活动。
发证日期:the following has evaluated to null or missing: ==> attribute.time [in template "site_1/detail.html" at line 50, column 169]
- | - | - | - | - |